說來也怪,過年前那幾天,我就偏偏沒跟家里人同桌吃飯。到了飯點,我就自己盛點菜到碗里,到陽臺去吃。就算年三十,也是這樣。
為什么?我真的說不出來,就是腦子里有這么念頭。
口述:田師傅 | 57歲 | 網(wǎng)約車司機 | 丁蘭街道我是杭州一名網(wǎng)約車司機,今年57歲,河南人,現(xiàn)住丁蘭街道。這個月24號,等做完第三次檢測,我的隔離期終于要結束了。
算算日子,從1月22號到現(xiàn)在,正好一個月時間。這一個月,從發(fā)病、確診、隔離、住院,到現(xiàn)在出院觀察,我像做夢一樣。
1
年前網(wǎng)約車生意很好,每天幾十單
我開到22日休息,第二天人開始發(fā)冷你或許在新聞中看到過關于我的消息。今年1月26號的中午,我被確診感染了新冠肺炎。
到現(xiàn)在,我都不知道究竟是接了哪一位乘客之后“中招”的。年前那幾天,生意特別好,東站到西站,濱江到城北,我沒一天休息過,每天能做幾十單。但畢竟快過年,我打算車開到22號就休息了。1月22號早上7點我有一個預約單,市區(qū)去機場。客人是兩個男的,說要回山東。一單結束,我在網(wǎng)約車停車場休息會,想想還是載客回市區(qū),就又接了一單?;厥袇^(qū)是個小伙子,拉著行李箱。我這個人,其實不太和乘客聊天。要么對方主動說話,我會聊幾句。我記得特別清楚,路上小伙子跟我隨口聊了兩句,他從四川要回諸暨老家,本來打算坐火車,因為途經(jīng)武漢的班次停了,只好從四川飛到杭州,再到東站坐火車回家。我說,在外打工是真不容易啊。把小伙子送到之后,我決定回丁蘭。我到現(xiàn)在也不知道到底是從誰那感染來的,這個小伙子只是提到過武漢,有沒有可能?
哎,碰到的乘客太多太多了......第二天,也就是23號早上,我睡醒感覺有點不舒服。人發(fā)冷,喉嚨疼,但沒發(fā)燒。我以為是自己昨天凍著了。因為昨天回到丁蘭,我騎電動車去菜場買了點青菜。那天下著雨,風特別大,我騎著車,雨披都蓋不住雨,想想應該是受寒了。我們一家子今年沒回河南,留在杭州過年,本來蠻高興的。雖然那時候新聞已經(jīng)發(fā)出來很多,說武漢的疫情特別嚴重,杭州也開始受到影響。
2
CT顯示肺里有陰影40年煙齡的我把兜里打火機和煙,都扔了1月26號年初二,我和兒子出門去一趟濱江,我開的車。兒子在濱江開了一家燒烤店,因為店里歇業(yè),怕萬一冰箱什么的出問題,食材都壞了,所以去檢查一下。那天是我春節(jié)第一次離開家,我倆都戴著口罩?;貋砺飞衔蚁赂呒?,臨時決定去機場路上903醫(yī)院做檢查。感冒好幾天,吃了感冒藥也沒見好轉,我想還是去看下。醫(yī)院門口測體溫,37.3℃。護士跟我說,比標準線高了一點點。坐班醫(yī)生看了看我情況,說你做個CT吧,醫(yī)院剛下通知,發(fā)燒感冒都要做詳細檢查。
沒想到,CT拍出來,醫(yī)生說我肺里有陰影。我看的出來,他顯然有些“如臨大敵”。醫(yī)生讓我到里頭的一個屋里坐著,安慰我說,再做一次詳細檢查,你待在這里,別出去。就這樣等了好久,醫(yī)生進來,讓我做核酸試驗。我當時沒意識到多嚴重,就做了檢測,繼續(xù)等。
我還有點不高興,我好歹是老兵,認準你們部隊醫(yī)院來檢查,咋擱我在這里這么久?醫(yī)生說,田師傅,核酸檢測結果出來你是陽性,你可能要住院觀察。我知道這意味著什么。下意識打電話給等在外面的兒子,讓他趕緊拿了車鑰匙回家,家里面做全面消毒。然后又給老伴打了電話,說我可能要先住院幾天,你們在家,沒啥大事就別出門。
幾通電話打完,我掏出兜里的一包煙和打火機,全部扔進了垃圾桶里。我煙齡有40年了。3
如果家人因此被感染
我一輩子都沒法原諒自己
醫(yī)生正式告知我,我確診了。護士也跟我說,我是903醫(yī)院接診的第一例新冠肺炎病人。26號到28號的兩晚,我都住在903醫(yī)院。整層樓打掃特別干凈,也特別安靜。
我探頭張望了下,隔壁的病房都沒人,空空蕩蕩。起初還有醫(yī)生護士把水果飲料帶來,后來人都不進來了,把東西放在門口的臺子上,喊我名字讓我去取。
其實那會我還沒那么緊張。我安慰自己,好歹當過兵,做過生意,見識過大風大浪,心態(tài)還好,身體也還行。
但這種“好心態(tài)”,很快就被一個個防護服的身影消解到精光。隨后涌來的就是恐懼??謶种饕€是來自于家里人。
我躺在病床上,想著這幾天每天和家里人接觸的畫面,老伴感染了怎么辦?3歲的孫子感染了怎么辦?兒子兒媳感染了怎么辦?盡管家里人打電話給我,說不要擔心,都在家每天量體溫,但我一點都放心不起來。越去想,越不敢想。
如果家里人真的因為我而被感染,受到傷害,我一輩子都沒辦法原諒自己。等到28號中午,醫(yī)生通知我,“田師傅,要轉院了,去西溪醫(yī)院。這下真的麻煩大了。
4
轉院西溪,我被電話轟炸了一整天
我們家被正式隔離,這下“出名”了在西溪醫(yī)院,我住的病房有三張病床,我一個,剩下的屬于一對父子。他倆是一家子從湖北來杭州旅游的。男人三十多歲,他跟我說,一家人本想在杭州過年,沒料到碰到這種事,自己還中招了。當時我根本沒心思和病友“交心”。
到西溪醫(yī)院的當天,我被電話轟炸了一整天:社區(qū)書記打電話來,網(wǎng)約車公司負責人打來,疾控中心打過來,家里人和朋友也打了過來。各種電話,打的我腦子一片空白。
老伴跟我說,今天社區(qū)通知我們家正式隔離了,還有人專門拿設備進屋,做了全面消毒。她說隔離期間吃飯生活都有社區(qū)照料,是我聽到唯一放心的消息。我想,這下“出名”了,唉。那幾天,是這段時間以來最害怕的日子。我沒見過那么多防護服,沒住過負壓病房,在不能出的病房里,唯一能做的就是測血壓、做檢測、掛點滴。我這輩子都沒吃過這么多藥,掛過這么多水,留置針插在皮膚里就沒拔出來過,點滴瓶每天換,看著就憋屈。晚上也睡不好。因為我胃不是很好,半夜好幾次醒過來,坐在那邊。沒想到醫(yī)生來問我怎么了?我一下子蠻感動的,醫(yī)生護士這個點還在查房。第二天兒子打電話來,
說他和兒媳有點感冒,我真的害怕,讓他們趕緊去小區(qū)對面的中醫(yī)院做檢查,千萬不要有事!不知道是房間冷,還是我人發(fā)冷。
那種看不到家人,急也使不上勁的感覺,真的太難受了。5
同病房是武漢來杭旅游的,老家人住不上院
說來杭州“來對了”,苦笑我在西溪醫(yī)院治療了兩周的時間。醫(yī)生護士鼓勵我說,田師傅,你是
輕癥患者,只要我們一起努力,就很快能治愈出院的。
還好醫(yī)院吃的還不錯,盒飯吃膩了,想要點別的,也盡量滿足我們。住院的幾天,我加了主治醫(yī)師周醫(yī)生微信,每天把檢測結果發(fā)給他, 周醫(yī)生再開藥,后面幾天,我都是吃中藥治療的。
好消息不是沒有。兒子跟我說,他夫妻倆做了檢測,都是陰性。雖然還在隔離,但沒被感染,家里人也平安。
我長嘆一口氣,前兩天心里想的一個小愿望,老天幫忙,終于“應驗”了。那對武漢父子,后來也聊了一些。原來他倆比我早兩天住院就診,男人的老婆和女兒還在隔離。男人打電話給老家,掛了電話直嘆氣。我問怎么了?
他說自己親人在老家得病,因為病人太多,住院也住不上。家人還安慰他,說來杭州旅游“來對了”,至少這里醫(yī)療條件不錯。說這話的時候,男人低著頭,苦笑。父子倆早我?guī)滋熘斡鲈?,后來我聽說,他女兒隨后確診,也住進來了。
2月10號,醫(yī)生告訴我,幾次核酸檢測結果都是陰性,身體情況也良好,可以出院回家了。待了16天,我終于可以出院了。
6
年前開始我一直沒跟家人同桌吃飯 年三十也一樣
一家人還能團聚是世上最幸福的事出院那天,我給自己全身消毒之后才出門。路上車都沒幾輛,我心想這肺炎真的嚴重了。我給司機指路,說車從留石高架臨丁路走最快,但沒想到下了匝道,竟然封路。我才知道,不得了,原來丁蘭街道已經(jīng)嚴管,不能隨意進出了。路上,我也和司機師傅聊起了前幾天我的小愿望。
說來也怪,過年前那幾天,我就偏偏沒跟家里人同桌吃飯。到了飯點,我就自己盛點菜到碗里,到陽臺去吃。就算年三十,也是這樣。為什么?我真的說不出來,就是腦子里有這么念頭。所以住院的那幾天我一直在想,
如果這樣能讓家里人不被感染,如果這樣能有幫助,我覺得這真的要謝天謝地。老天爺也真讓我這個小愿望實現(xiàn)了?;氐郊?,打開門,妻子從房間門探出頭來,看著我。老夫老妻了,我倆也都沒哭,她說,你都胡子拉碴了。我把衣服扔在袋子里,洗完澡,又給自己消了一遍毒,轉身回到自己房間里。這段時間,我們仍然在家自我隔離。
從那天到現(xiàn)在,我一直沒出過家門。即使走到客廳我也戴著口罩,其實是習慣了。
重新看著一家人能團聚,我覺得天倫之樂,是全世界最要緊、最幸福的事情。最后想說
這段時間,我想了很多,也變了很多,也有很多人想感謝。首先,我把四十年的煙給戒了。當兵那會我就學會了抽煙,一直抽到我走進903醫(yī)院那天。我告訴家里人,以后再也不抽煙了。還有,就是健康比什么都重要。我當過兵,當過公務員,也下過海,這么多年忙下來,一直沒把身體當回事?,F(xiàn)在都快六十歲了,我決定要把身體管好,遠離三高。我也想感謝這一個月來遇到的所有醫(yī)護人員。只有我們這樣的病人才知道他們究竟有多辛苦,雖然隔著防護服只能看到他們的眼睛。還要感謝我們社區(qū)的工作人員。從得知我確診起,社區(qū)書記就每天打電話給我,除了關心病情,也說我家隔離管理上的一些變化,安慰我不要太擔心。我說我也不好意思,如果我不得病,本來咱們小區(qū)平平安安的。等解除隔離,我一定去這位從未謀面的社區(qū)書記那聊一聊,當面謝謝他們,對我們這樣的外來租戶這么照顧。
記者 李維和孫鑰編輯 左腳杭州日報 誠意出品
更多新聞下載杭州首席新聞客戶端
“杭+新聞”
來源:杭州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