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豫:還有一點我想補充,不管是原來我們看的1957年美國版的《十二怒漢》還是咱們拍的《十二公民》,未來這種人物構成的電影以后不會再有了,因為不可能讓你一部電影里面,十二個全部都是男的。這種電影以后不會再有了,我特別明白在這樣的空間里面,如果十二個男性在飆戲,和里面有男有女不同的年紀的話,節(jié)奏完全不一樣,所以我就說過往的作品我們得珍惜,以后大家不會在一起了。
譚飛:我反問一下,如果說十二個都是女性,這個電影還會有空間嗎?
魯豫:我覺得有可能,但我們說的節(jié)奏感,包括人物的關系,就會變得不那么清晰,會有很多更難以把控種東西,所以我覺得可能就是絕唱了。
主持人:我看魯豫老師給我的名單其實很有意思,她會按導演來,比如說她寫了兩部凱歌導演的作品,寫了兩部陳建斌導演的作品,還有程耳導演的《羅曼蒂克消亡史》。我發(fā)現(xiàn)這幾部電影是整體大家覺得比較晦澀難懂的,存在一定觀影門檻,您是在選擇這些作品的時候,是有一定的偏好嗎?
魯豫:沒有,我什么都看,我特別喜歡看大IP,那種特商業(yè)電影、大片,我看得可高興了。可能年紀越大我會愿意看那種偏文藝的,或者以前我覺得很悶、很慢的片子,現(xiàn)在也會很喜歡。我剛才講一個人作為觀眾我也在變,我也在成長,所以導演你去期待、預測觀眾此刻會喜歡什么其實很難。我最大的一次改變,我個人的一個經(jīng)驗,因為我當年凱歌導演的《荊柯刺秦王》首映的時候,當時媒體場,是1998年。當時我看完之后還跟別人講,我說我看完了,但我沒有特別喜歡。然后過了可能有很多年,我忘了是有五年還是十年,有一次央六在放這部電影,晚上我就看了一遍,我覺得特別喜歡。我當年沒有看出、沒有看到、沒有感受到的,隔了可能五年、十年之后,我作為觀眾,其實電影沒變,完全是因為我欣賞的習慣可能變了,我看出它的好了,這是我印象特別深的一部電影。包括凱歌導演的《無極》,其實像這種魔幻奇幻的題材電影,始終不是我的菜,我不會特別主動的去看這種電影,我也會看,但是我會覺得它不是我喜歡那種類型的。但我始終覺得在同一個類型當中,他是做先鋒的那個人,我就會覺得他有他特別存在的意義。所有的先鋒,所有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一定是有他可圈可點的地方。而且當我們講一部電影是好電影還是不好的電影,前提這是一部電影,他需要符合所有電影工業(yè)的標準。但是很多當我們說電影的時候,包括很多院線片,我都認為它還談不上是電影,所以我始終認為我們當年談《無極》是一部電影,我們要知道當時的環(huán)境,那幾年正好是中國電影高歌猛進的時候,所有導演跳出自己所謂的舒適圈,開始拍一些大投資的電影,可能會有一些變形的東西,包括有一些技術變形,包括自己內心追求的變形。但是依然能夠看到,他們從中本身具有專業(yè)的水準,專業(yè)的素質,他們某種表達的欲望。所以我當時看電影就會覺得,他不是我喜歡的那一類,但我內心有一個基本斷定,我想他屬于這一類里面特別新的。后來我們過了很多年之后,作為觀眾我們會喜歡這樣特別奇幻、魔幻的電影,但當時整個市場都沒有準備好。如今你去看它那種色彩,包括CG如今看來都是還可以的,我覺得它可能也許在演員選擇和宣發(fā)上存在一些問題,那時候剛剛開始做二創(chuàng),整部電影后來的宣發(fā)是被二創(chuàng)給帶著跑偏的比較多。所以它會有它的也是天時地利的各種問題,但我依然覺得它還是有它值得被大家肯定的地方。
主持人:當年我們就說十幾年之后,大家再看《無極》會有一個重新的評價,現(xiàn)在十幾年過去了,不知道另外兩位嘉賓,有沒有對《無極》有一些改變?也可以自由地發(fā)表一下意見。
譚飛:我其實不太記得《無極》是什么內容,但剛才聽了魯豫老師講的,我覺得陳凱歌導演他其實是特別有一個夢想的人,他把自己當成了電影界要去做創(chuàng)新的代表。所以說是不是《無極》超前了,以至于當時的觀眾完全不理解,我不敢代表所有觀眾說。我只能說肯定《無極》沒有當年得輿論惡評那么差,這是一定的事實。當年受了很多外在因素的影響,包括一些里面演員的一些緋聞,它其實掩蓋了本體。包括看到陳凱歌自己在一個綜藝里面也提到,他覺得《無極》是不錯的,他其實挺遺憾,或者說內心一直是有一個傷痛,覺得這個社會對《無極》非常不寬容,我甚至記得那個時候標題敢取出“無恥之極”這四個字。那種集體情緒或者集體意識掩蓋了電影本身,當然《無極》的超前,是不是就意味著它能名垂影史,我覺得也很難說,還得繼續(xù)往后。我們說謝飛導演的標準,我們再看幾年會不會怎么樣,我覺得多數(shù)人的公約數(shù)可能更能呈現(xiàn)這個電影本身的質量。而我個體判斷我現(xiàn)在對《無極》已經(jīng)是無感的,因為確實過去時間太久了,而且我也沒有試圖再去找資源去看它,這可能也說明了我某種態(tài)度。
主持人:《無極》可能是我們這次收集名單里面至今分數(shù)最低的一部,一淳導演有什么想說的?
王一淳:我說實話,我在當時跟譚飛老師一樣,對這個片子特別深的感觸就是當時我只記得媒體確實鋪天蓋地各種批評。但是我想說,凱歌導演在已經(jīng)功成名就的情況下,不顧自己舒適圈,能順著行業(yè)環(huán)境向好做出一些新的嘗試,我覺得是還挺不容易的,其實走出舒適圈是一件說著容易做著難的事。
主持人:好的,那我們期待未來幾年觀眾能不能重新看看《無極》吧。剛剛魯豫提到,她對有舞臺感有戲劇設計的電影都非常感興趣,在她名單里面還有一部《第十一回》,這也說不上當年了,這部電影還是很新的,大家都表示沒有看懂,這是一部非常復雜的戲中戲的多線,最后的真相、最后的結果大家都沒看懂。魯豫姐您覺得它到底想表達什么?包括導演說觀眾在走出電影院那一刻是第十一回,以及他這種開放式的結尾,您覺得陳建斌導演想表達什么呢?
魯豫:陳建斌的《第十一回》那部電影在上映前后一段時間正好我們聊過一次,做過一期節(jié)目,我當時我記得我問他其中一個問題,他覺得他特別驕傲的一件事他愿意想到的是什么?他當時都沒有猶豫就說,我特別驕傲的事是我曾經(jīng)做過先鋒話劇。你看《第十一回》包括之前拍的《一個勺子》,特別是《第十一回》里面,終于把他曾經(jīng)最驕傲的、印象最深的先鋒戲劇跟電影融合在一起。其實一般人不會覺得,如果一部電影當中,把話劇的邏輯用到電影當中是一個特別大的問題,但是因為他給電影設計的那個殼,整個形勢就是這個人其中在參與一個話劇排演的過程,所以我在看的時候會接受這樣的電影結構。我會認為在里面是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可能會有的觀眾會覺得依然會有話劇的痕跡,形式感會不會太強了,但我作為個體觀眾來說,我不介意形式感強,我喜歡導演在電影當中有特別個人化的表達。陳建斌一直是有著內心很強的表達欲望的人,我會感覺到他作為演員,在時下的影視劇市場當中能夠提供給他,可以調動起他全部技能的角色沒有那么的多。所以他那種充沛的表達欲被他很好地用在他的這兩部電影當中。至于影片最后結果,你會覺得他有沒有做,最后結果是什么,其實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答案,我覺得那個不重要。但對于我來說,我能夠看到一個好導演,他知道怎么樣去用演員,他能讓演員信任他,這個非常之難得。我看到演員信任導演,比如說像李安,包括程耳、徐昂、陳建斌。因為他本身是演員,他能夠特別明確地知道此時此刻我怎么樣能夠最好地調動這個演員,包括像周迅那些年輕的演員,我覺得他這部戲里面,我喜歡那種質感。這部影片當中有特別現(xiàn)實的生活,陳建斌那個角色,先鋒戲劇排練那一部分,包括影片當中那些人物的名字,有梅麗爾·斯特里普相關的,然后有昆汀·塔倫蒂諾,它有很多小的那種細節(jié),我作為觀眾我特別吃這一套,這就是千金難買我愿意。但他現(xiàn)實生活那一面,我特別在意你的場景是否給我真實感,所有細節(jié)的真實能夠最終決定觀眾能不能進入你這個戲,特定情景門檻的高與低,當你的細節(jié)都很真實的話,我進入會更快一點,它整個營造的氛圍、那種戲劇感是我喜歡的,所以我會覺得他作為導演是很有潛質的。
主持人:《第十一回》的口碑隨著觀眾的評分就有點下降,很多觀眾覺得看不懂,最終票房7000多萬,還可以吧,另外兩位嘉賓老師也可以聊聊《第十一回》。
魯豫:這個我插一句,當時采訪的時候還問他,你要不要預測一下票房,他說怎么也可以2億多吧,他們當時這點是有點沒想到。
譚飛:其實這個片子我是大概知道一些過程,因為我看過它剪的幾個版本,原來叫《如是你聞》的時候形式感沒那么強,后來經(jīng)過大概整了七八個版本調成最后的《第十一回》,形式特別重的情況。當然也是史航幫著拉著每一回的片名,每一回章回體的名字。我覺得原來《如是你聞》的時候,并不想做成像現(xiàn)在這樣話劇感那么重,還是想做成一個故事講得很順溜,不用通過形式去把故事強化的那么一個東西,最后可能所有的素材弄完之后,大家共同來看的話,覺得那樣才更好。我覺得可能這既是他的優(yōu)點也是他的某種缺點,因為其實我更喜歡《一個勺子》,毋庸諱言,也跟魯豫姐交個底,確實我覺得那部更自然一些,更長在土地上一些?!兜谑换亍房赡苄问礁羞^強之后,你就會可能忽略掉有一些特別有意思、巧妙的東西,相當于說我本來就是一個自然的東西發(fā)展,你非得把它包裝成裝修成一個樣。我也喜歡話劇,但是我會覺得那樣一回一回的演下去的話,可能給觀眾觀影的欲望也會是一個減傷的過程,觀眾會一下本來胃口吊得挺高,慢慢就降下來,降了之后再往上提的時候可能起不來了,因為這個電影整個過程我也了解,包括怎么剪的好多版本,可能有些人會喜歡那個版本,因為電影它只看呈現(xiàn),其實誰也不管過程,它只是以最后的呈現(xiàn)來看的一個藝術。當然陳建斌是有才華的,這點我非常的認可,但這里面有很多東西,為什么陳建斌式的才華沒有獲得那么高度的評價,或者大家總覺得陳建斌的才華被低估了,我覺得里面可能就是有一個問題,我覺得導演最重要的是兩個能力,一個是花錢的能力,他知道怎么把這個錢花在刀刃上,第二個就是把劇本翻譯出來的能力,劇本是100分,我最多失10分或者20分是好導演,我失了30分、40分那可能就要弱一點。他把文字影像化的能力是蠻重要的,可能這點上有些導演就特別厲害,可能劇本那么多他翻譯出來差不多的,95%以上跟劇本是做到的。這點上我覺得建斌導演應該還有空間吧,這是我的看法。
來源:鳳凰網(wǎng)娛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