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單時突然想到外賣會不會更便宜,就打開餓了嗎找到這家店看了下自己點的套餐價格,堂食要29,外賣到手只要22,我去,就和她說,這家外賣便宜多了,她正點餐呢,就就隨口問了句,要不問下店家堂食是不是比外賣貴?店家說是的,你可以點外賣,小哥來了,你直接告訴他,你要在這里吃,我有點懵,還有這操作?我說算了我們這里點吧,結(jié)果她很生氣,你到底要怎樣!還很生氣地走了,好郁悶,其實我就想知道為什么,回家后百度下,居然是我這種很少吃外賣的人不懂行情,外賣便宜居然是個正常操作!查了下,大致幾種情況,1平臺有補貼,2是平臺壓力給流量,3是分量不一樣,4是省店里人工,不是說平臺要抽成,小哥要跑腿費嗎?
以下為轉(zhuǎn)載內(nèi)容:有人可能會覺得答案很簡單:“因為有優(yōu)惠??!”如果考慮極端案例,比如“百億補貼”之下,那些一單只要幾元錢的外賣,確實不用解釋,就是商家和平臺賠本賺吆喝。但是,如果不是這么極端的情況,而只是稍微便宜一點,仍然有利潤空間呢?
首先得澄清一下,外賣平臺對訂單會有 13%~21% 的抽成(啥條件都沒有就是 21%,簽獨占就可以往低了走),也會提供相應(yīng)的促銷、售后服務(wù),但優(yōu)惠成本一般還是由商家自己承擔的。而且,也有一些餐廳,在不考慮非日常優(yōu)惠活動的情況下,僅看日常折扣、領(lǐng)券或滿減,外賣也比堂食便宜。
對此,最常見的解釋是“偷工減料”。如果打開知乎,會看到很多人憤怒地曬出自己的訂單,指責這單外賣“看起來就不像話”。此外,雖然這個話題熱度并不高,但也有一些評論文章稱,偷工減料(下文簡稱“省”)是外賣便宜的主要原因。
但總體來說,這種質(zhì)疑有些缺乏根據(jù)。如果所有的外賣都缺斤短兩,那早就沒人點外賣了。
首先,純外賣檔口另算,對于堂食餐廳,為了摳一點小利自砸招牌,并不劃算。
我們不排除有些餐廳確實存在外賣愛“省”的現(xiàn)象,但是這種現(xiàn)象即使存在,也不能作為一種“解釋”。“省”,尤其是能被顧客察覺的“省”,對品牌的傷害不言自明。純做外賣的檔口,開店成本低,趁著熱度賺一波塊錢跑路,用這種做法可以理解。
而對于有堂食的店來說,花大價錢盤下店面,裝修改造,打磨品牌,沉沒的成本是非常多的。在這種情況下因為一個外賣把招牌砸了,并不是什么理智的行為,在餐飲行業(yè)也絕不普遍。一個堂食餐廳覺得外賣平臺太黑、外賣利潤太薄、外賣麻煩太多……而不開外賣,或者在平臺消極經(jīng)營(比如價格很高或不設(shè)優(yōu)惠),這種情況比邊做外賣邊跟顧客?;^合理得多,也常見得多。
對于常人來說,花個 20萬、30 萬搞個小餐廳,然后卻指望 2 塊、3 塊地從外賣里“省”出來賺錢,腦回路還是相當奇葩的。
其次,外賣和堂食其實是兩個操作流程,“偷工減料”本身就是一種錯誤理解。
有人說,看到優(yōu)惠力度太大的訂單時,商家可能“臨時起意”,把優(yōu)惠空間“省”出來,也是對餐廳出餐流程不理解的結(jié)果。如果不是店主自己經(jīng)營或者夫妻店模式的一人、兩人檔口,負責外賣出餐和打包的都是普通員工,工作模式就像流水線工人,沒那么高主觀能動性(也沒那么多腦子)給老板省材料。
大家應(yīng)該聽過一個說法,同樣是經(jīng)營一天,老板自己在不在店里,利潤能有多大差距。雖說略有夸張,但無論采購、廚子還是服務(wù)員,對于老板賺不賺錢,通常真沒那么上心。不然您想想自己在辦公室是怎么應(yīng)付老板的……
外賣和堂食對餐品的要求本來就不一樣——堂食更要求質(zhì)量比如色香味形,而外賣更要求速度。你可能會想外賣到手都半個小時一個小時了,哪里有速度啊。但是減去配送的時間,你會發(fā)現(xiàn)外賣從下單到出餐,速度實際上是非常驚人的。被外賣速度裹挾的不只是外賣騎手,也包括餐館老板和廚師。
這就導(dǎo)致餐館為了應(yīng)付“外賣出餐速度”,在一些菜品上,出餐流程和堂食會不太一樣,并不是粗暴的“按堂食來做,然后打個包”。這在客觀上,確實可能導(dǎo)致烹飪手法和使用材料有細微差別(比如裝飾性的蘿卜花就消失了),但這個不能叫做“偷工減料”,因為和堂食壓根兒就不是一種東西。在許多餐廳,外賣是另設(shè)的單獨烹調(diào)、單獨出餐的窗口,和做堂食的并不是一波員工,面對復(fù)雜多樣的外賣訂單,“省不省”又是誰來決斷、怎么決斷呢?
對于賣“料理包”的餐廳,或者通過廠家生產(chǎn)自熱火鍋的火鍋店,標準化的產(chǎn)品追求的是從工廠直接到餐桌,餐廳要減少操作成本才是。“臨時起意”性質(zhì)的“省”,連流程基礎(chǔ)都沒有,只能添亂,幫不上忙。
再次,外賣是“量”的生意,而不是“利”的生意,偷工減料與外賣邏輯背道而馳。
外賣生意,其實是解放了堂食的面積限制,本來就是個追求“走量”的生意。因為外賣在色香味形上通常不比堂食,再加上商家為了搶占平臺前排位置多設(shè)優(yōu)惠,外賣利潤本來就很薄。
在這種前提下,一味亂“省”砸招牌,摳下來的利潤能有幾個錢?而“走量”一旦實現(xiàn)不了,外賣才真的變成了沒價值的生意。為了這么少的單這么薄的利去伺候平臺,屬于丟西瓜撿芝麻,并非理性行為,一般餐館老板也絕不會這么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