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兒的生長要依靠母親的血液循環(huán)系統(tǒng)
從妊娠6周起,母體血容量開始增多,孕32~34周達到高峰,比懷孕前增加35%,平均血容量在1400毫升左右。其中血漿約占1100毫升,紅細胞約占300毫升,血液變得稀釋,血紅蛋白由未孕時的130克/升下降為110克/升,血清內(nèi)蛋白量也有所下降。
為了減少分娩時出血,妊娠期凝血因子多有增加,其中纖維蛋白原比懷孕前增加50%。
懷孕時由于子宮增大使膈肌上升,心臟向上、外、前移位。隨妊娠周數(shù)的增加,心肌變得更肥厚,其重量及體積也略有增加,心率每分鐘平均增加10~15次,產(chǎn)后6周才恢復。
心搏量(每次心臟排出血量)及每分鐘心排血量在妊娠32~34周達到高峰,分別比未孕時增加30%~40%,一直維持至分娩。心排血量的增加對維持胎兒生長甚為重要,如孕婦患有心臟病,則心臟排血量減少,子宮血流量也少,易引起早產(chǎn)或致低體重兒,不利于胎兒、新生兒的生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