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認知能力
1.教寶寶認識身體部位
拿著寶寶的手,指著娃娃的眼睛,告訴寶寶:“這是眼睛。”再問寶寶:“寶寶的眼睛在哪里?“幫寶寶指著他的眼睛。以此方法教寶寶認識身體各部位。
2.尋找遮布下面的玩具
在寶寶看著的情況下,把寶寶面前的玩具用布遮住,看寶寶會不會過來掀開布,把玩具拿出來。如果寶寶沒有過來掀布,或者準備哭,可以把玩具露出一角,讓寶寶能看到,鼓勵寶寶自己把玩具拿出來。
3.告誡體驗法幫寶寶認識危險
在養(yǎng)育寶寶的過程中,危險時刻隨時都有可能發(fā)生,而僅依靠父母的看護和防范是遠遠不夠的。因此,從這個月起父母就要開始對寶寶進行規(guī)避危險的教育了,以提高寶寶辨識危險的能力。比如在給寶寶熱奶時,就可以告訴寶寶,牛奶很燙,不能碰,等晾涼了才能喝,不過這時的寶寶還不明白“很燙“、”不能碰“的含義,你不妨讓寶寶稍微接觸一下熱杯子,以便讓寶寶明白什么是”燙“。寶寶有了這次直接的體驗后,就會記住了。
4.做拉繩取物游戲訓練寶寶的判斷能力
拉繩取物游戲的訓練目標是通過用手抓、拉等動作,訓練寶寶的手眼協調能力,并在游戲的成功與失敗中,培養(yǎng)和鍛煉寶寶的判斷能力。
先讓寶寶坐在桌邊,父母在桌上放兩根繩子,一根繩子上系有玩具,另一根繩子則什么也沒有。兩根繩子的一端,都放在寶寶一伸手就能觸摸到的地方,然后讓寶寶朝自己的方向拉繩,如果拉到空繩就讓寶寶重拉,如果把玩具拉到自己身邊就給予獎勵,經過反復訓練,寶寶就會逐步判斷哪一根繩子才能得到玩具。在做這個游戲時,繩子上系的玩具應時常更換,最好在寶寶每次拿玩具時告訴寶寶玩具的名稱,這同時也給寶寶進行了語言和認知訓練。
5.運用游戲訓練寶寶的模仿技能
模仿是一種天性,也是一種學習的方法。父母要善于運用游戲來訓練寶寶的模仿技能。
做游戲時的模仿無時不在。比如,父母先拿著有聲響的玩具搖晃給寶寶看,寶寶聽到聲音之后,如果父母把玩具交到寶寶手里,寶寶就會模仿著搖出響聲;父母教寶寶玩積木時,父母先拿一塊放在桌子上,再拿一塊摞上去,然后遞給寶寶一塊,讓寶寶模仿,用不了幾次,寶寶就會模仿著往上摞積木了。
6.要利用一切條件開闊寶寶的眼界
由于這個時期的寶寶睡眠時間相對減少,活動能力顯著增強,對外界環(huán)境和事物也表現得越來越感興趣了。所以,父母要利用一切條件來擴大寶寶的視野,開闊寶寶的眼界,使寶寶的視覺和聽覺更加發(fā)達,進一步增進寶寶認知事物的能力。戶外活動時間可控制在每天2-3個小時,一般冬季在上午10點左右,夏季在9-10點以及下午4點左右出去比較好。
7.要讓寶寶獲得珍貴的直接經驗
通過親身實踐和親身體驗所得到的直接經驗,與通過別人告知而得到的機械記憶的間接經驗相比,直接經驗能記得更牢,并內化成個人能力的一部分。對此,常出現這種情況:在理論上所有的父母都會認同,但要落實到育兒實踐當中卻有種不同的做法。
比如,在兩個家庭進行“吃生餃子“實驗,就是一個較為經典的范例。在第一個家庭,當寶寶抓起桌子上剛剛包好的生餃子要往嘴里送時,父母明明看到了,卻沒有絲毫要阻止他的意思,而是”眼睜睜“地看著寶寶把生餃子送進了嘴里,然后又看著寶寶把餃子吐出來。而另一個家庭的做法恰恰相反,在寶寶要拿剛剛包好的餃子時,父母馬上制止,并告訴寶寶生餃子不能吃,等煮熟了才能吃。
這個試驗結果表明,在第一個家庭,寶寶吃過一次甚至兩次后,知道不好吃就不吃了。而第二個家庭的寶寶任憑說了多少次也難以制止。所以,直接經驗往往會讓寶寶記憶深刻。
8.別扼殺了寶寶的好奇心
在嬰兒時期,寶寶的學習能力和興趣是很強的,寶寶對探索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就是最突出的表現。這個時期的寶寶對什么事都特別好奇,總喜歡東摸摸、西摸摸、什么都往嘴里塞;再稍微大一點的時候,就開始會撕壞東西,弄壞玩具;如果寶寶會說話了,肯定還會不停地問“為什么“。
寶寶每次要探索的東西,都是寶寶當時最感興趣的東西,每次“親身嘗試“都會有所收獲。即使遇到一些困難,寶寶不僅不會在意,而且還會自己想辦法去克服,在這種好奇的探索過程中,寶寶的自信心和認知能力都會得到加強。而如果寶寶時時事事都由父母代勞,或是父母對寶寶”不合規(guī)矩“的行為過分限制,一遇到情況就過分施加保護,則很難使寶寶獲得成就感,自信心也無從建立。所以,父母要鼓勵寶寶的好奇心,為寶寶提供一個探索和認知世界的環(huán)境,并加以適當的看護和引導,讓寶寶自己在好奇中獲得經驗,在探索中提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