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我覺得她說得可能有她的道理,但總覺得不太舒服。后來我冥思苦想這話為什么讓人覺得不舒服呢?是因為太自私了。
確實,我們?nèi)绻x更舒服更享受的路,也許會很好。但我們選了結婚和生子,選擇了一條注定要為別人付出的一條路,我們肯定沒那么享受,也有可能會后悔,但這樣的付出絕不應該成為一件可以被那些自私的人嘲諷貶低的事。
我后臺會經(jīng)常看到類似的留言,只要我吐槽了老公,就有人留言說“你怎么還不離婚?”
其實我認為:勸人離婚和勸人找對象、勸人生孩子一樣,沒有高低貴賤之分,都是傻X。
聰明點的朋友都明白:能出來吐槽婚姻的,大半是生活過得還不錯的,真正到了離婚境地的人根本是一句話都不會說的。
結婚和不婚都是一種生活狀態(tài),沒必要去詆毀別人;生娃和不生娃都是一種個人選擇,沒必要覺得別人傻。
在此基礎上,擅長離婚的90后被認為是“更獨立更優(yōu)秀”我看未必;離婚率低的80后也不是因為太忍辱負重、太失去自我、太不敢追求,而只是因為責任心強、能屈能伸罷了。
看看誰愿意持續(xù)忍辱負重生孩子就明白了。
80后確實還在繼續(xù)生,盡管大部分人說“生不動了”、“不敢生了”,但我認識的80后朋友里,有人生完二胎了,又動心想生三胎了。我對她們從來只有敬重和崇拜,能帶好一個娃已經(jīng)不容易了,人家?guī)Я藘蓚三個,但在一些輿論場里她們卻會被有些人嘲諷說:“她成了生育機器”......這就很奇怪了。
有個道理很簡單:生過孩子的人,才有資格吐槽生娃的種種弊端和辛苦,才有資本評判有娃的生活值得不值得。你們那些沒生過孩子的,到底哪來的勇氣去說別人是“生育機器”?
我們都知道,不提高出生率對我們都沒好處(不知道的可以多讀書看報學常識,我就不多解釋了),所以在今天這個節(jié)骨眼上,誰是生孩子主力,誰就是時代的功臣。如果說75-85還是生育主力,是社會功臣,那就應該被社會呵護起來,這波人要被用人單位愛護,要在職場上獲得更多保護,在社會福利上得到更多保障。
不能韭菜只割一茬,還不給多施點肥吧。
更得想辦法可持續(xù)發(fā)展啊,不要輕易放棄90后新韭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