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球航天領域最為轟動的事之一,就是我國嫦娥六號采集到了世界首份月背樣品并成功帶回地球。
1935.3克,每一克都是科技的突破。
這一消息振奮人心,也令一位83歲的長者激動不已:“我感到非常高興、榮耀和驕傲,太厲害了!”
這位長者就是曾經的航天技術總工程師,許金雨叔叔。
PART-01
28載投身航天事業(yè)
潛心鉆研攻克技術難題
1970年4月24日,我國成功發(fā)射了第一顆人造地球衛(wèi)星“東方紅一號”,成為世界上第五個能獨立發(fā)射人造衛(wèi)星的國家,標志著中華民族正式拉開了探索浩瀚宇宙的序幕。
畢業(yè)于浙江大學的許金雨叔叔,正是在七十年代進入軍工系統(tǒng),任職于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九院八二五廠(今杭州航天電子技術有限公司),成為了一名設計部技術員。
當時,我國的航天事業(yè)進入了快速發(fā)展期,各項任務十分艱巨。許叔叔所在團隊主要負責設計電子元器件,面臨著兩大核心難題。
第一,不斷滿足新要求。隨著目標更新,元器件要能適應不同的使用場景:抗核輻射、抗2000℃高溫、抗零下幾百度嚴寒、耐海水的腐蝕。由于技術封鎖,沒有圖紙,團隊就潛心研究來之不易的珍貴樣品,全力打破技術壁壘,一次次實現(xiàn)創(chuàng)新。
第二,提高產品可靠性。衛(wèi)星、火箭、導彈,都由幾萬個元器件組成,若差以毫厘,便失之千里。做設計、做檢測、做實驗,每一步都面臨著巨大壓力,任何細節(jié)都必須嚴謹對待。
工作挑戰(zhàn)重重,奮斗是唯一方向。通過日復一日的奉獻和專業(yè)杰出的表現(xiàn),許叔叔慢慢從技術員升任至技術科長、總工程師,1993年被選為公司黨委書記,直至2002年正式退休。
許叔叔說:“我們中國人勤奮,肯吃苦。”時至今日,新一代航天人依舊踐行著“兩彈一星”精神,自力更生、艱苦奮斗,每句“發(fā)射成功”都凝聚著無數(shù)人的心血,都值得最熱烈的歡呼與掌聲!
PART-02
80歲后想改變生活方式
一通電話結緣玉鳥隨園嘉樹
退休后,許叔叔與夫人嚴阿姨過著平淡的養(yǎng)老生活,但隨著年紀漸長,許多事情越來越力不從心。
“80歲后,最大的煩惱就是買菜燒飯。”許叔叔說道,“社區(qū)里有老年食堂,但菜不合胃口,也不提供晚飯,還是要每天自己燒,很累。”渴望改變生活方式的許叔叔,開始考慮住養(yǎng)老院。
玉鳥隨園嘉樹食堂
有一天,他想和許久未見的老同學聚聚,便電話聯(lián)系對方,沒想到老同學正住在養(yǎng)老社區(qū)里,熱情邀請他來做客。就這樣,許叔叔第一次踏進了玉鳥隨園嘉樹。
“當時覺得這里硬件、軟件、服務都挺好的,老同學也在這兒,有點心動;厝ジ习、女兒女婿商量,大家都很支持,我們就住進來了。”
在許叔叔看來,園區(qū)最吸引他的亮點就是各項安全保護措施很到位:全園地面無門檻,走路不用擔心絆倒;風雨連廊連通居住區(qū)和功能區(qū),日曬雨淋都不怕;房間里有不活動報警裝置、緊急報警系統(tǒng),很有安全感;出門隨身帶上定位牌,在周邊散步會很安心。
房內緊急報警裝置
“一日三餐都不用燒飯了,環(huán)境好、交通便利、醫(yī)療資源多。管家每天來拜訪,保潔每周打掃,活動部很有組織性、計劃性,各方面都挺滿意!”
PART-03
活動豐富,精神充實
養(yǎng)老生活煥發(fā)全新活力
曾經,高中、大學同學會能給許叔叔的退休生活增添許多樂趣,但隨著同學們都慢慢成為了高齡老人,便無人組織了。周邊朋友也在逐漸減少,日子過得重復、單調,直到住進隨園,才讓生活變得全然不同。
“印象最深的就是出游活動。”許叔叔提到,“我們住進來才4個多月,已經去了絲綢博物館、吳越文化博物館、植物園菊花展等很多地方。游玩的都是老人,怎么保證安全、怎么挑選地點,其實很難安排,但活動部一直在積極組織,希望堅持下去!”
許叔叔、嚴阿姨參加出游活動
每月的出游活動讓叔叔阿姨們親近自然、親近年輕人群,也真切感知到城市風貌的改變。而在日常,許叔叔會和夫人嚴阿姨一起參加絲網花俱樂部、常青樹學院的合唱課,夫婦二人還分別加入了國畫班、太極班,保持學習和進步。
幾乎每天下午,兩人都會去影音室欣賞佳作,晚上再一起去玉鳥集散步,恩愛有加也各有空間,生活過得有滋有味、豐富多彩。
許叔叔、嚴阿姨參加園區(qū)組織的豐富活動
總結在隨園的生活感悟,叔叔用了最樸實的二字:幸福。
披荊斬棘的前半生,為航天事業(yè)無私奉獻;如今身體康健、諸事順意,歲月靜好而樂趣叢生,便是幸福晚年最理想的模樣!
*本文所用圖片涉及肖像權,除隨園養(yǎng)老同意,其他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使用(包括商用、非商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