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江晚報
“3月,杭州西湖邊的柳樹發(fā)芽了,北山路的車也開始忙碌起來了,大家都開始復工上班了……”
“我也希望武漢能像杭州一樣,現(xiàn)在情況都在往好的方向發(fā)展,我相信快了。”
通過視頻,李揚這么跟丈夫周奇說著。
雖然相隔千里,但只要有空,他們都會交流最近彼此的近況。李揚會再三叮囑他注意防護安全,周奇則分享前方的一些好消息給她。
每次視頻時間不超過20分鐘,除了再三叮囑,更多的是彼此牽掛。
44歲的周奇是杭州市第三人民醫(yī)院ICU的副主任醫(yī)師,他和李揚結婚10多年,有一個6歲的兒子。2月9日,周奇“瞞著”老婆跟隨杭州第三批醫(yī)療隊支援武漢。
結婚10多年,李揚會不懂丈夫?
所以她默默地送丈夫去了武漢一線。
此后的每一天,李揚和周奇的聯(lián)系成了單向。她等著他來電話來微信,其他的消息,李揚都通過關注武漢的每一條動態(tài)新聞來獲知。
1
這個時候,武漢需要我,我是醫(yī)生
知道丈夫周奇要去武漢,是在2月8日深夜。
那晚11點多,李揚給周奇發(fā)了個微信,然后被告知2月9日一早丈夫就要去支援武漢了。
李揚說:“他之前也說起過,這次疫情很嚴重,可能要去支援,但這么突然來跟我說,當時我既驚訝又擔心。”
周奇解釋,他也是剛剛接到的通知,原本想第二天再告訴她的……
“他讓我放心,說比起當年在非洲,武漢還是安全多了。你看我們這些年共同經(jīng)歷了那么多起起伏伏,不都挺過來了嘛!”
電話里,兩人一陣沉默。
李揚了解丈夫,周奇是一個樂觀、幽默,報喜不報憂的人。當年他為病人捐獻出自身一半的血小板,還是她看到媒體整版報道后才知道的。
周奇在電話里,只擔心兩件事情,一是擔心李揚照顧兒子“來來”太辛苦了,二是去武漢的事還沒想好跟自己的爸媽怎么開口,怕他們擔心。
李揚回答他,讓他放心,只要他把自己的防護做到極致,保護好自己就好,爸媽那邊她會照顧。
“我記得很清楚,他跟我說,我去守住武漢就是守住杭州,這個時候武漢需要我,我是醫(yī)生……聽了這話,我眼淚嘩嘩地下來了。”就算已經(jīng)過去了1個月,李揚回憶起這句話的時候還是忍不住淚目。
那個晚上,李揚幾乎沒有睡,不擔心是不可能的。但當時的疫情狀況,武漢也確實需要醫(yī)護人員,“心里很矛盾,既希望他去,又不希望他去……”
2月9日一早,周奇回到家中,隔著門檻,叫李揚幫他收拾他那個27寸的行李箱。
這個行李箱是2012年醫(yī)療援非時周奇的“戰(zhàn)友”。
房間內(nèi)6歲的兒子“來來”(小名),看到爸爸回來了,想奔過去抱抱爸爸。
這已是他半個月來才見到一面的爸爸。因為周奇春節(jié)期間一直堅守一線工作,李揚家里有95歲的老奶奶,擔心她免疫力弱,周奇已對家人做了自我隔離。
李揚攔住“來來”,“爸爸要出一趟遠門,要過段時間才能回家,現(xiàn)在還不能抱抱。”
來來問:“爸爸去哪里呀?”
周奇隔著口罩對著兒子笑:“爸爸去武漢,去打怪獸。你乖乖在家,聽媽媽話,等爸爸回來。”
沒有擁抱,沒有煽情,簡單道別后,周奇拿上行李轉身離家,當日與杭州第三批支援武漢的醫(yī)療隊員們一起出發(fā)前往武漢。
李揚當日發(fā)的朋友圈
2
穿防護服戴護目鏡最難過的一次,頭疼得厲害
到武漢后,周奇所在的杭州醫(yī)療二隊在鄭永科隊長的領導下接管了同濟醫(yī)院光谷院區(qū)的一個重癥病房。
感染病房是特殊之地,出入病房的程序極其繁瑣和嚴格。一個人如果做不好,污染了清潔區(qū),那么全科室的努力全部白費。
所以每個人都是拿出百分百精神做好感控。不僅在病房跟著老師學流程,回到宿舍還要反復練習穿脫防護服。
周奇說:“別看一個個穿得像太空人一樣很酷,真的進入病房,那滋味真不好受。
防護服像一張沒有毛孔的皮,包在身上出不了汗,感覺身上包了塑料薄膜一樣。出了汗又會覺得冷,上半場汗下半場冷的滋味可不好受。走路時,衣服里會鼓氣,真的像太空人一樣,圓滾滾的走。擔心衣服會踩破,我們走路都要小心翼翼。沒事時,就坐著不動。”
戴了兩三層口罩的醫(yī)護人員在這種情況下容易缺氧。
“隔幾秒鐘就要深呼吸一次。有幾個護士因缺氧還吐了。我自己最糟糕的一次就是護目鏡戴太緊了。剛開始半小時沒什么感覺,半小時之后,頭痛的厲害。”
相比穿上,脫下防護服更是一門技術活。
“從隔離病房出來,要經(jīng)過4個房間的緩沖區(qū),每進入一個房間,脫一層,都要消一次毒,然后再進入下一個房間,再脫一層,再消毒。”
周奇說,穿上防護服后,人人都變得一樣,只能寫上名字辨認。除了名字之外,有的還寫著武漢加油,杭州加油,還有畫上小豬佩奇的,還有的寫上“×孩子爸爸”。
“醫(yī)護人員也是普通人,我們也會苦中作樂呀。”
3
一個眼神和一個蘋果的故事
他說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fā)展
在武漢馬上一個月了,一切都還好嗎?
周奇跟小時新聞記者說了一個蘋果的故事——
剛來武漢,杭州醫(yī)療二隊兩天之內(nèi)就收治了50多個病人,有部分病人病情危重,醫(yī)生護士需要隨時隨刻查房處理,每個醫(yī)護人員都覺得身上的擔子很重。
有個30多歲的年輕男子病情挺嚴重的,呼吸困難,需要戴無創(chuàng)呼吸機才能呼吸。
我看到了他的眼神,是那種很信任很渴望活下去的眼神。
是的,他們對我們真的很信任,我們一定要拼盡全力。
前兩個星期,他說話很費力,不能長時間脫下呼吸面罩,吃飯也困難。
護士們想給他留置鼻導管,他不太適應。我告訴他,你能不能喝一點點營養(yǎng)液,然后再給你輸葡萄糖,生病后營養(yǎng)支持是很重要的。
他聽了點點頭,那種努力讓人感動。
現(xiàn)在快一個月了,他的精神好了很多,有時候不用戴呼吸機,食欲也改善了。前些天,他跟我說,周醫(yī)生,能不能給我?guī)讉橘子。
隔離病房里的食品,無法隨時從外界送進來,病房里都會事先儲存一些。
我去找橘子,但是很可惜,沒找到橘子,不過有蘋果。
護士們給他送過去,他很開心。
“就像這個年輕男子一樣,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發(fā)展。病房里的病人們也都了樂觀多了,前段時間,一個病房內(nèi)兩個隔壁床的阿姨,跳起了廣場舞。”周奇說,現(xiàn)在防疫物資方面都能保障,目前收治的50多個病人,絕大部分也都情況穩(wěn)定。
前段時間,好幾位病人寫了感謝信給杭州醫(yī)療二隊的全體醫(yī)護人員。下面這封是一位75歲老奶奶的,字寫的很漂亮。
周奇說:“剛開始,大家穿著防護服,病人都不知道我們是誰。后來知道我們是杭州來的醫(yī)生,打心眼里感謝我們。”
4
夜班結束吃到一碗熱干面
等疫情結束想去街頭再吃一碗熱乎的
2月18日,李揚生日,周奇在視頻中看到了兒子“來來”。
“來來”拿出一幅畫,他說,他已經(jīng)知道爸爸去武漢抗擊新冠肺炎了,他要送這幅畫給爸爸。
視頻里“來來”說:“中國加油,武漢加油,爸爸加油……”
2月29日,周奇上完夜班回到酒店。
“那時候已經(jīng)是晚上10點多了,剛到酒店,同事就說,嘿,周奇,有熱干面,快去。”周奇說,平時吃的都是盒飯,很少有改善伙食的機會,或者說大家都沒時間去考慮這些問題,但是現(xiàn)在情況慢慢好轉,物資也有,“酒店人員也有時間跟精力幫我們改善伙食了,那一刻是真的開心。”
不過等周奇把面拿到房間,因為自身消毒清潔耽誤了時間,熱干面已經(jīng)變硬了,但他依然覺得好吃:“在非常時期的武漢,能吃到這樣一碗熱干面,吃出了別樣的味道。等到疫情結束,我一定要去武漢街頭吃一碗熱乎乎的熱干面。”
前段時間武漢下了一場雪,周奇難得抽空寫了篇日記,在日記里他這樣寫:
昨天武漢下了一場暴風雪,路上都積了不少雪,樹也吹倒了好幾棵,道路通不過,班車都要繞路通行。
但今天卻是大晴天,盡管氣溫還是很寒冷,卻已經(jīng)沒有了昨天那樣的風聲。
陽光總在風雨后,烏云上有晴空。
開班車的司機師傅堅定說,武漢寒冷的天氣也不會太久了。
望著車窗外的美麗的雪景,大家相視而笑。
是的,周奇,杭州的三月已經(jīng)很美了,李揚和來來,還有好多人都盼著你們平安回來。
來源:錢江晚報·小時新聞記者 陳鍇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