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收過最特別最珍貴的結(jié)婚禮物是什么?
對于杭州蕭山姑娘小李來說,一定是閨蜜親手做的“鳳冠霞帔”了。
一針一線、一珠一結(jié),閨蜜歷時50天,“密密縫”出來了這份獨一無二的心意。
雖然婚禮過去了三個月,但這個禮物一直被她珍藏著。而閨蜜小丹的這份友誼,也被小李深深記在了心里。
有這樣的閨蜜,誰不羨慕呢?
作為當事人的小丹卻不好意思起來,“當時很單純地想給她的婚禮‘錦上添花’,沒想到過程還挺難的。不過看到成果,還蠻有成就感,就這樣學到了一項非遺技藝。最主要的還是傾注了自己的祝福,希望姐妹能幸福圓滿,永遠開心。”
2月19日,聯(lián)系上了這對閨蜜。
親手做一頂婚冠,陪她出嫁
小丹和小李都是蕭山人,都是1995年5月出生。
兩個人相識在本地論壇,相處不過2年。“我們聊了一個月就線下見面了,很投緣,甚至有種相見恨晚的感覺。”
小丹從事外貿(mào)行業(yè),小李是美術(shù)老師,兩個人不常見面,但每天聊天。
小丹很宅,不愛出門,能有一個無話不聊的閨蜜,她很開心,“我很喜歡她。”
小李的婚期,也是最早通知小丹的。作為姐妹,小丹自然替她高興,很多細碎的事情,小李也會征求小丹的意見。
小李的出門服是一套傳統(tǒng)端莊的漢服,但是沒有合適的頭飾作為搭配。
本身就喜歡傳統(tǒng)手工藝品的小丹,幫忙在網(wǎng)上找了起來。貴氣襲人的鳳冠,環(huán)佩玎珰的流蘇發(fā)簪……各種款式、各種造型讓人眼花繚亂。
“刷了很多視頻,一眼就相中了一款絨花婚冠,覺得很美。小李也很喜歡。不過市場上賣的不是不夠好看,就是價格很高。當時也沒多想,就覺得要讓小李漂漂亮亮地出嫁,所以我決定給她做一頂婚冠。”
上一次做手工,還是大學,而且只是一個簪子。
一整頂婚冠,工程量浩大。加上小丹毫無美術(shù)基礎,其實不容易,但“海口已經(jīng)夸下了,硬著頭皮也要做呀。”
每天四小時,耗時50天,
這過程就像解數(shù)學題
絨花主要由蠶絲、黃銅絲、白銀拉絲等材料制成,顏色鮮艷且形象逼真。傳統(tǒng)的絨花制作技藝需要經(jīng)歷分線、排絨、梳絨、拴銅、裁絨條、搓絨、打尖、熨平、修剪等多道工序,每一道工序都必須手工完成,對于制作者的能力水平和經(jīng)驗要求極高。
零基礎的小丹沒有立馬動手操作。
她先自學。在網(wǎng)上搜索了絨花的制作工藝和制作視頻,大致了解了制作絨花頭飾的工序和所需工具、材料,反復研究一些資深絨花制作者的制作視頻和圖文示意圖。
光光底座設計,就花了她一周時間。“我不專業(yè),就在腦子里想想,一邊上網(wǎng)借鑒大師的設計,一邊焦慮到睡不著覺。”
所有的材料都是她在網(wǎng)上買的。“沒有完整的設計稿,我經(jīng)常是想到什么就買什么,時常缺東少西。”材料也非常零碎,就連小珠子,規(guī)格就有好幾種。
正式動手之前,為了確保制作工序諳熟于心,每個分解視頻,小丹至少得反復看上三四遍。
“每一個流程都很難很煩,每一個步驟我做得都很揪心,全是手上的功夫。”
比如拴銅。將20多根絨線拴在1根銅絲上,每根銅絲直徑僅為2-3.5mm。除了集中精神之外,還特別費眼睛。銅絲太細,很容易滑出手中。為了增大手指與銅絲之間的摩擦力,每次拴銅前,小丹都會在手上抹上滑石粉。拴銅時,她需要握住銅絲兩端往反方向用力一擰,絨條才能成功“拴上”銅絲。多次重復操作后,雙手難以避免地干燥發(fā)痛,時不時還會脫皮。
再比如絨花。婚冠前方的三朵絨花,她用了10小時。“買回來的絨線都纏是在一起的,我需要一點一點地將線分開,再纏在一根棍狀物體上,手指稍微粗糙些,就會勾絲,前面的就都白做了。”
從設計到制作,小丹是從去年國慶節(jié)開始的,等到正式完工,差不多花了50天。
工作日下班回來,每天4小時的制作雷打不動。周末更是從下午4點開始制作,一直到凌晨。
“有時返工,有時少材料。很耽誤時間。但是做起來又停不下來,深夜常常要打起精神來,不然做到一半絨很容易散開。但很有樂趣。這種感覺就像在做數(shù)學題,攻克一關(guān)關(guān)難題,當沉浸其中的時候,也不覺得那么辛苦了。”小丹說。
在小李婚前一周,小丹將婚冠交到了小李的手上,同時送出來的還有她做的一對發(fā)簪和一把婚扇。
材料費不過幾百,
但這份心意價值連城
小李興奮地將婚冠舉高,在頭上比劃著,還拿到媽媽面前炫耀。
看到她這么愛不釋手,小丹才真正輕松下來。“其實做到一半的時候,我很忐忑的,第一次做也不知道最后的效果如何,如果不好的話豈不是拿不出手還吹牛了。”幸好,真正完成之后,她也有滿滿的成就感。“婚冠上‘開’出一朵朵逼真的絨花。”
小丹算了算,這一頂婚冠的材料費不過幾百元,但卻是獨一無二的存在。
“這就是我想象中最美的鳳冠霞帔,無可比擬。”小李說,這是她收到過的最好的禮物,是無價的。
近年來,隨著漢服文化的興起,越來越多傳統(tǒng)的手工藝品進入了大眾的視野,美得妙不可言。
但是真正能手工做出來的人卻是少之又少。
小丹說,自己并非一個勤快之人,也不會將愛好發(fā)展成謀生的工具。這次的制作確實花費了她很多心血。
“大家看到的美,背后傾注的是很多人力和精力。絨花制作技藝,還是江蘇省南京市傳統(tǒng)技藝,入選江蘇省省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之一。這次也讓我真正意識到,想要將這門技藝傳承下去,是有多不容易。”
來源:錢江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