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贊過
查看更多
排隊逐個攝像免費快照,制作票卡,立等可取。 我們選了40美元的三日票,之后的三天,這張帶有我大頭照的門票就成了游覽所有吳哥古跡的通行證。 |
今天,以吳哥窟(angkor wat)為代表的一大批吳哥王朝的寺廟建筑,吸引著世界各地的人們來這里尋找失落的文明。 |
車子繼續(xù)向北方不久,城市熱鬧繁榮的市集人潮都不見了。四周是一片灌木雜草叢生的原野,兩旁大片平曠開闊的土地。在紅土地中央一條“薄油”路,通向大吳哥(吳哥城)。大吳哥也稱為吳哥通王城 (Angkor Thom)。 |
吳哥通王城外的遺跡——“巴塞曾空寺”是現今所發(fā)現唯一金字塔,建于公元984年,在當時的工藝水平已媲美現代建筑的水平。 |
吳哥是9~15世紀東南亞高棉王國的都城(吳哥Angkor一詞源于梵語Nagara,意為都市),9世紀初始,吳哥王朝(802~1431)先后25位國王,統(tǒng)治著中南半島南端以及越南和孟加拉灣之間的大片土地,其勢力范圍遠遠超出了今天柬埔寨的領土,盛極一時。其間大興土木,留下了古今奇跡吳哥城(Angkor Thom)、吳哥窟(Angkor Wat)和女王宮等600多座印度教與佛教建筑風格的寺塔,大放異彩。1431年泰族軍隊攻占并洗劫了吳哥,該城廢棄。隨后繁華的吳哥就湮沒于方圓45平方公里叢林榛莽之中,到16世紀已成為一片雜木叢生的廢墟,逐漸被人們遺忘。 現今的通王城是耶輸跋摩一世國王在公元9世紀末開始全力建設的新首都,也是高棉帝國的最后一座都城。 方圓10平方公里的吳哥城是一處被長達12公里的城池所包圍。 前方是吳哥城的南門(South Gate) |
南門外的護城河上架有石橋,橋的兩側欄桿上各有一排54個石雕的半身像,一邊代表神靈,另一邊代表惡魔,他們手上各抱著靈蛇(Naga)在拔河,就是神話故事——修羅與阿修羅合力攪拌乳海獲取長生不老藥的故事。 這是印度的創(chuàng)世神話,取自《薄伽梵往世書》。橋兩側各有27座雕像,高2.2米,跪坐姿,合力抱持巨蟒用力拉扯。觀察雕像的面容可以分辨他的身份:眼睛細長、表情含蓄的是修羅(天神),頭飾為圓錐形。怒眼圓睜、表情兇惡的是阿修羅(魔鬼),頭飾為花冠狀,這也是在所有的吳哥藝術里分辯善惡神的基本方法。 娜迦( Naga)有7個頭,所以又稱7頭蛇。 |
在吳哥的所有遺址中,這座入口石塔吸引了最多的拍照者,石塔高達23米,旁邊各有四個頭像,每個頭像各朝一方,代表了須彌山頂上的四個方位神。 大吳哥這座高棉帝國的最后都城,始建于9世紀末,1181年登基的阇耶跋摩七世(JayavarmanⅦ)趕走了入侵者后重建了通王城,修建了高大堅固的城墻和寬闊的護城河,被稱為“第四次吳哥”。 他在位的三十余年間,吳哥王國達到極盛。 |
進了南門,到坐落于吳哥通王城之中心點的巴戎寺,還有不少路,轉乘小型車那就幾分鐘,當然騎大象是相當氣派,只不過兜里會少20美元。 |
巴戎寺坐落于吳哥通王城之中心點,其回廊東西長160米、南北長140米,外觀與吳哥窟很相似,但巴戎寺是佛教寺院,它的整體構成是以傳說中佛教最高境界的須彌山為樣本的(印度教也有須彌山,其細節(jié)與佛教的雖然不同,但基本上可以相互對應)。 |
開始真正的零距離觸摸歷史。 說到吳哥的歷史,有二個人不得不提,從蔣勳的《吳哥之美》中得知中國元代人周達觀于元成宗元貞元年(1295年)前往真臘(即高棉,當時高棉在位的是因陀羅跋摩三世王),返國后以游記形式創(chuàng)作了《真臘風土記》。文中記錄了當時吳哥的城池建筑及市民生活,事無巨細,描述如見。 五百多年后(1860年1月),法國人亨利·穆奧在暹粒叢林中捉蝴蝶,并無意中發(fā)現吳哥寺廟群的遺跡,引起世界關注。“任何遺跡,希臘,羅馬還是別的,在吳哥面前都不值得一提”亨利·穆奧如是說。 |
依照佛教須彌圣山的概念建立起了壯觀的巴戎寺(Bayon),環(huán)繞中央尖塔的是49座四面都雕有巨大佛臉的佛面塔,這些謎樣的佛臉微笑,表情各異,安詳中帶有幾分神秘。四面佛的四個面分別代表慈、悲、喜、舍,悲喜皆不形于色,共雕刻有196個佛像。 |
巴戎寺的回廊東西長160米、南北長140米;乩壬戏皆窘杂心驹熘蓓敚捎谀甏眠h,目前只剩下斷垣殘壁及巨大之石柱供后人憑吊。值得一提的是寺廟之墻壁上仍保存著豐富且生動之雕刻,從王宮征戰(zhàn)到市民生活應有盡有。 |
舉凡古代戰(zhàn)爭記述、尋常百姓之生活百態(tài)、洞里薩湖之湖畔風光等皆充分透露著當時之情景,絕對是不可不看的珍貴史跡。那一幅幅活靈活現的壁畫彷佛訴說著一段段遙遠的故事。 |
巴戎寺的建筑材料全是沙巖,據說原先是兩層建筑物,用來拜祭濕婆,可是在建筑期間,改為大乘佛寺。所以第三層的建筑,似是加在兩層之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