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6歲的杜甫,在白帝城外的一處高地,寫下了那首被封為“七律之冠”的《登高》。
風(fēng)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杜甫眼中的白帝城,是蕭瑟的。
他將自己的郁郁不得志,都融于了這悲涼的秋景之中。
耳邊是瑟瑟的秋風(fēng),和樹上猿猴的蹄叫。
眼前是河州上不停回旋的白鳥,樹葉蕭蕭落下,遠處的長江水滾滾而來。
從李白杜甫這一前一后的兩首詩中,可以讀出曾經(jīng)風(fēng)光無限的大唐在短短八年間發(fā)生了什么樣的改變。
兩岸如削,巖壁高聳的瞿塘峽,就是第五套10元人民幣背面圖的拍攝地。
白帝城原名是子陽城,后來公孫述自號“白帝”,便將名字改為“白帝城”。
公元222年,劉備在夷陵之戰(zhàn)中大敗,兵退至夔門之外。
自此以后,他一病不起。
臨終前,他在白帝城附近的永安城,將兒子劉禪托付給了諸葛亮。
公元821年冬,劉禹錫被任命為夔州刺史。
巴山楚水,這樣的凄涼地,劉禹錫在此蹉跎了二十三年的歲月。
懷舊空吟聞笛賦,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這首《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更是成為了千古絕唱。
02
白鶴梁(重慶·涪陵)
白鶴梁,是古代的人們用來記錄水位的石頭。有文字、圖畫,也有一些文人的石刻。
三峽蓄水會將這些石刻徹底淹沒,所以建了這座水下博物館,讓后人參觀這些刻在時光里的老物件。
白鶴梁,最早出現(xiàn)在公元763年前。
比1865年我國在長江上設(shè)立的第一根水尺——武漢江漢關(guān)水文站的觀測記錄,還要再早上1100多年。
現(xiàn)存題刻中,涉及水文價值的,有108段。
這是全世界唯一一處,以刻石魚為“水標”,觀測記錄水文的古代水文站。
因此被聯(lián)合國封為了當(dāng)之無愧的“世界第一”。
03
三峽人家(湖北·宜昌)
湖北宜昌,在古代稱為“夷陵”,是巴人和楚人交錯相融的地方。
三峽人家處于三峽中的西陵峽,有著“一肩挑兩壩,一江攜兩溪”的獨特地理位置。
三峽大壩建成時,西陵峽被一分為二。大壩上游的水位抬高了175米,景色大為改觀。
只有下游的燈影峽,保留住了原汁原味的峽谷風(fēng)光。
吊腳樓、古帆船、烏篷船……點綴在峽谷的山水之間,是與
江南水鄉(xiāng)截然不同的風(fēng)味。
土家族的幺妹穿著紅衣立于船頭,打著漂亮的花傘,唱著民歌,不時揮一揮手。
江面上有漁家在撒網(wǎng)打魚,有少女在江邊用棒槌洗著衣服。
阿哥阿妹在鵲橋上吹笛、唱情歌。
04
三峽大壩(湖北·宜昌)
舉世聞名的三峽大壩,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是“基建狂魔”中國的驕傲。
早在1918年,孫中山就已經(jīng)有了建造三峽大壩的設(shè)想。
國家從20世紀末就開始正式籌備,直到2006年才完全竣工。
經(jīng)過極其嚴格的調(diào)查和考量,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才得以完成。
為了這座偉大工程,有
117.15萬人付出了搬家的代價。
移民是三峽工程最大的難點,總投資的資金中有幾乎一半都用來安置移民。
整個工程淹沒了1.94萬公頃的耕地,和129座城鎮(zhèn)。
80萬移民,讓重慶萬州成了世界上最大的移民開發(fā)區(qū)。
三峽的總庫容達到了393億立方米,防洪庫的容量,能夠抵御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
大壩的發(fā)電機2250萬千瓦的總?cè)萘,成功拿到?ldquo;世界最大水利樞紐工程”的世界紀錄。
《中餐廳》的游輪,經(jīng)過了三峽大壩的升船機。
巨大的游輪坐進了“一座更大的電梯”。
大家都被這座“世界級工程”的宏偉所震撼,紛紛表示一定要帶上家人再來一次。
黃曉明反復(fù)感嘆,眼見為實之后才體會到了三峽工程的浩大,對國家更感到加倍自豪。
三峽,這條古道,被寫下了太多故事。
有李白“千里江陵一日還”的春風(fēng)得意,也有他“三朝又三暮,不覺鬢成絲”的苦悶。
有杜甫“萬里悲秋常作客”的凄涼蕭瑟,也有劉備臨終托孤“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無奈。
忽然,想去三峽了。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