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Lain
我下了一個決定,準備對抗社會時間。
我發(fā)現自己患有“睡眠相位后移綜合征”(DSPS)。按照國際睡眠障礙分類手冊的描述,此病癥狀大致如下:
1.患者在常規(guī)睡眠時間難以入睡;
2.患者在常規(guī)的上班或上學時間難以起床;
3.如果按照自己的時間表,患者通常能擁有正常的睡眠質量和睡眠長度,但整個睡眠階段相對來說有穩(wěn)定的延遲。
據我觀察,身邊許多人都與我患有同樣的病,不同文化下的社會對于這種病的患者還有個更廣為人知的稱謂——“夜貓子”(night owl)。
早起的鳥兒有蟲吃,那就讓它們吃去吧!
如果每天的時間可以由自己做主,我會在上午九點自然醒來,凌晨兩三點進入夢鄉(xiāng)。然而在漫長的人生中,想要保持這種睡眠模式,一定會困難重重。
無論是上學還是上班,都不可避免地與這樣的作息沖突。除此之外,社會對于我這樣的“夜貓子”還有頗多微詞。
俗話說,早起的鳥兒有蟲吃。生活中,早睡早起的人總有種莫名其妙的優(yōu)越感,似乎他們就是擁有強大意志力的優(yōu)秀人類,能為符合社會規(guī)范隨意調整作息。相反,晚睡晚起的“夜貓子”們則更多地與懶惰、放縱等性格缺陷聯(lián)系在一起。
可“早起鳥”真的比“夜貓子”更優(yōu)秀嗎?如果意志力足夠強大,我真的也能養(yǎng)成早睡早起的習慣,不做“夜貓子”嗎?
在我讀博的研究所里,有位名叫蒂爾·倫內伯格的時間生物學教授。2012年,倫內伯格教授出版了一本暢銷讀物——《身體內的時間:睡眠類型、社會性時差以及你為什么很累》(Internal Time:Chronotypes,Social Jet Lag,and Why You're So Tired)。我和他的博士生M是好朋友,在一次以“Lain,你看起來很累”為開場白的聊天中,他向我推薦了這本書。“我覺得每一個夜貓子都應該看一看。”他說。
我的種種疑惑在書中得到了解答。對于為何有些人是“早起鳥”而有些人是“夜貓子”的問題,書中解釋道:事實上,我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獨特的睡眠類型(Chronotype),它由你身體內部固有的生物鐘控制。你的睡眠類型可以用休息日的“睡眠中點時間”表示。
拿我來說吧,休息日我通常凌晨2點上床睡覺、早上9點起床,那么我的睡眠中點時間就是:凌晨2點加上睡眠總長度的一半(2+7×0.5),得出的睡眠中點時間為凌晨5點半。
根據倫內伯格教授的調查,歐洲中部有超過60%人口的睡眠中點時間落在了凌晨3:30—5:30之間。這意味著,大部分人的睡眠類型相較于社會常規(guī)時間都偏晚。倫內伯格教授擲地有聲地說,這種或早或晚的睡眠類型是與生俱來的,并不像人們普遍認為的那樣可以單純地憑意志力調節(jié)。
“早起鳥”和“夜貓子”的分類在生物學意義上,“就像蘋果和橘子一樣”,并無優(yōu)劣之分。那種“早睡早起是美德”的思想,其實來源于久遠的農業(yè)社會和早期工業(yè)社會,早起型的睡眠模式在當時的確占不少優(yōu)勢。雖然在現代社會中,隨著生產方式和社會結構的變革,早起的優(yōu)勢已逐漸消失,但這種陳舊的道德觀殘留下來,至今仍主導著人們對于“早起鳥”和“夜貓子”的看法。
正是在這本書中,我頭一次認識到,作為一名夜貓子并沒有什么好自責的——那不過就是一種如頭發(fā)粗細一般因人而異的生物特征而已。與社會偏見相比,這本書關注的重點,即身體內部的生物鐘與社會規(guī)范時間之間的差異,對于夜貓子來說才是更為嚴重的問題——由它所導致的社會性時差(social jet lag)綜合征,折磨著像我一樣慣于晚睡晚起的人們。
怎樣對抗社會性時差?
你為什么看起來很累?
在我們生活的世界里,除了由宇宙天體周期運動所決定的物理時鐘和人們身體內部由基因決定的生物時鐘以外,還存在著由工作和社交活動所決定的“社會性時鐘”,比如朝九晚五的上下班時間和輪班制工作時間。
倫內伯格教授的研究發(fā)現,如果人們體內的生物鐘無法與“社會性時鐘”保持同步,就會讓身體處于一種長期的疲憊狀態(tài),類似于遠距離飛行引起的時差癥狀。倫內伯格教授稱它為“社會性時差”,并用休息日和工作日的睡眠中點時間之差估算它的大小。例如,我在休息日的睡眠中點時間為5點半,而在工作日的睡眠中點時間為2點半,那么我的社會性時差就是3個小時。
歐洲中部的調查結果顯示,87%的人口存在著不同程度的社會性時差,其中有超過40%的人口承受著2小時以上的社會性時差。在全球的其他工業(yè)化地區(qū),包括中國,情況也大概如此。
這種社會性時差迫使我們每天持續(xù)不斷地違背自己體內的生物鐘,來滿足社會時間的要求。除了讓你每天都感覺很累以外,它還會損害你的健康,增加身體罹患癌癥、肥胖癥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風險,并讓你更容易產生抑郁。為了對抗社會性時差所帶來的疲憊感和壓力,你還可能養(yǎng)成抽煙、攝入大量咖啡和酒精等的長期不良習慣。
受到社會性時差影響最大的人群,無疑是像我這樣的夜貓子,這主要因為,我們的社會至今仍沿用著源于工業(yè)革命時期的朝九晚五工作日制度。雖然這種舊制度已然不再適用于全球經濟一體化的互聯(lián)網時代,但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它依然會作為主要的工作時間制度繼續(xù)存在。
這種情況下,夜貓子們該怎么辦呢?
我們很難憑一己之力去改變整個社會的運作方式,然而在安排自身生活方面,我們擁有的能力遠遠超出原有的認識。尋找對抗社會性時差辦法的努力,正是建立在這樣的信念之上。
對抗社會性時差的方式只有兩種:
一種方式是直接對抗社會時間,即:告別朝九晚五的工作制度,按照自己的生物鐘安排工作與生活。
如果你是尚未就業(yè)的學生,在做職業(yè)規(guī)劃時,可以重點考慮時間較自由,能在家或移動辦公的職業(yè);如果你是在職人士,不妨鼓起勇氣與你的上司討論一下調整工作時間的可能性;或者你也可以像我一樣,決定做一名自由職業(yè)者。在互聯(lián)網時代,做自由職業(yè)者并沒想象中那么難——全球化網絡催生了大批新的經濟形式和工作機會,新的通信技術令許多工作都能通過遠程協(xié)作、視頻和電話會議完成;越來越多如Elance一樣的外包網站和逐年增長的自由職業(yè)者比例也說明了這一點。
如果你必須接受朝九晚五的工作,那么你可以采取對抗社會性時差的第二種方式,即減輕社會性時差,緩解適應社會時間的痛苦。在這方面,我嘗試過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多曬太陽。
你可以在工作日的早晨,一起床就到陽臺上去沐浴晨光;有可能的話,選擇走路或騎自行車上班,盡量不搭地鐵或公交;在白天上班休息的空當,多去室外活動。
這些辦法依據的原理是:太陽光線能通過眼睛中特殊的光感受器,作用于人體的生物鐘中樞SCN(視交叉上核),而受到激活的SCN可以將你體內延遲的生物時間向前調節(jié),縮小它與社會時間之間的差別,達到減輕社會性時差的效果。
除了白天多曬太陽以外,有些科技產品也可以幫我們緩解早起帶來的痛苦。有一年冬天,為了按時早起,我買過一盞飛利浦“叫醒燈”,它可以在鬧鐘響起前半小時開始模擬自然日出光線的變化過程,代替太陽公公叫你起床。雖然價格略貴,但它的確讓我享受到了難得的幸福起床時刻。
促進夜晚按時入睡是減輕社會性時差的另一個辦法。在晚間使用手機、電腦、iPad等電子設備的習慣會加重社會性時差。因為屏幕發(fā)射出的藍光會激活你的SCN,抑制褪黑素的分泌,令你更難入眠。因此在睡前半小時,我會盡量控制自己不用電腦、不玩手機,但說實話真的很難做到。一款名叫f.lux的軟件成了我的救星,它能根據用戶在一天中的使用時間來調節(jié)屏幕顯示器的顏色,在夜晚減少屏幕發(fā)出的藍光。雖然屏幕顏色會變得怪怪的,但與長遠的健康比起來,這點就算不上什么了。對于那些要在晚上面對屏幕工作的夜貓子來說,琥珀色鏡片的防藍光眼鏡有著同樣的功效。
其實只要用心留意,我們就能發(fā)現許多新方法和產品,借助于它們,你可以為自己設計出一整套對抗社會性時差的生活方式。畢竟,在改進生活方式方面,我們從來都不缺相應的知識,我們缺的只是對抗慣性的行動。
本文原載于公眾微信賬號“知乎日報”
好看好玩有知有見
“鰻魚君”是都市快報
“漫閱讀”周刊的
官方微信公眾平臺
掃描二維碼,關注鰻魚君